尊敬的用户,您好!

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(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)。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,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(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)。

欢迎光临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
站群导航

吴中教育

高中

初中

小学

幼儿园

其他

您的位置: 首页 >德育润心>平安校园>详细内容

平安校园

宝带实验小学作业管理优化实施细则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1-09-19 15:37:28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宝带实验小学作业管理优化实施细则

为全面贯彻落实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》精神,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,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,提升教育教学质量,学校以生为本,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,科学制定并认真落实学校作业实施细则。

一、指导思想

全面贯彻“以生为本”的教育理念,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基础上,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,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,形成能力、培养习惯、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、精准分析学情、改进教学方法,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,开展科学评价、提高教育质量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。

二、工作目标

通过对作业的科学规范管理,明确作业规范要求,形成得力高效的运行措施,建立健全可操作的作业监管与考核机制,从而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作业管理体系,助推我校良好教育生态的构建。

三、规范要求

1. 作业设计与布置

(1)总量控制。一、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,可适量布置听说型、活动型作业。三至六年级书面课外作业控制在每天 60分钟以内。

(2 )精选精编。作业选择与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、教材,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思维,体现学科性质。要精选精编具有针对性、代表性、典型性和启发性的习题,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、激活思维、培养创新能力。切实避免机械、无效训练,严禁布置重复性、惩罚性作业。

(3 )分层设计。作业的设置要尊重学生的差异,满足学生的需求,实施分层设计,书面作业层级一般分基础层和提高层两类,由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层级作业,使各层次学生都有收获。

(4 )形式多样。除了书面作业外,还应设置如课外阅读、对话、观察、访谈、操作、欣赏、社会实践等阶段性、探究性、实践性的“软性”作业。作业形式应根据学段、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等有所选择、有所侧重。既要有个性化作业,又要有小组合作型作业;既要考虑前置性作业,又要设置课堂作业、课外作业;尝试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。

(5 )教师示范。设置的作业,教师必须先做一遍,在充分掌握作业的完成思路、所需时间、难易程度、容易出错的地方及适宜的学生群体基础上,做到数量适中、难度合理、科学有效、针对性强。

(6 )规范完成。布置的作业,要求学生做到页面整洁、格式规范、字迹工整、按时完成、及时订正。

2. 作业批改与评价

(1)及时规范。按要求设置的作业教师要全批全改,无漏批、错批现象对订正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。

(2 )记录典型。及时做好学生作业的批改记录,记录独特的解题思路与方法,记录典型错例,作为辅导与讲评的依据。

(3 ) 定性评价。各学科所有作业实行“等级+评语”的评价方法,不仅要有客观公正的等级评价,还要有实事求是的鼓励性评语,肯定成绩,委婉指出存在的不足,帮助学生找到纠错方法,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教师的作业评价语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。

(4  )等级双评。书面作业要全面实行等级双评制度,一评作业的正确率,

可分“优秀、良好、合格、待合格”四个等级;二评作业的态度与习惯,含书写端正、页面整洁、按时完成等,可分为☆☆☆、☆☆、☆三个等级,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。

3. 作业辅导与反馈

(1)全程辅导。辅导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,包括课前、课中、课后。辅导要耐心细致,既要弥补知识的缺漏,又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。

(2 )个别辅导。对作业中的个性问题应个别辅导,特别要重视对后 20 %学生作业的辅导,做到有措施、有实施、有总结。对具有创新思维、能力的学生也要重点指导培养。

(3 )设计讲评。及时讲评作业情况。共性问题集体讲评,要对问题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,提出改进意见与应对策略措施,突显问题解决的过程,形成作业讲评设计写入备课本。个别问题单独交流,注重正面评价、适时鼓励。

(4 )作业展评。学生作业中独创的方法要及时推广,成果共享,对作业特别好或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当众表扬鼓励,定期进行作业展评,通过相互欣赏比较,发挥榜样的激励引领作用。

4. 作业改进与创新

(1)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校本作业、设计“软性”作业。

(2)鼓励学校创新作业管理制度,积极开展“软性”作业研究。

5.不给家长布置作业。

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,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。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,督促孩子主动完成作业,与学校形成协同育人合力。

 

四、运行措施

1. 专题学习宣传,提高对作业意义的认识。

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研读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》,加大学习宣传力度,提高对作业的功能、意义的认识,促使教师更加关注作业的针对性、科学性和有效性。

2. 制定项目方案,规范教师学生作业行为。

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教学常规要求,结合本校实际,制定作业常规管理优化方案,明确工作目标、规范要求、运行措施、工作流程,确保作业规范管理工作顺利实施。

3. 建立协商制度,控制协调各科作业总量。

由年级分管行政、年级组长、各班主任负责协调、控制班级各科课外作业总量,并有一周作业布置计划,且按计划认真实施,确保每天课外作业学科平衡、总量合理。

4. 建立报备制度,把握作业源头的量与质。

书面作业布置定期报备,由教师报教研组长审核、汇总后报教务处备查;实践性等“软性”作业一学期报备二次。

5. 完善检查制度,加强作业实施过程监控。

教导处对作业实施情况进行每月一次定期检查,对工作五年内青年教师进行每两周一查,同时结合不定期抽查,发现问题及时反馈、整改。

6. 健全考评制度,强化作业质量监管奖惩。

教导处在对书面作业进行量化考核的同时,要突出阶段性、探究性、实践性等“软性”作业的考评,做到定性定量相结合,过程结果相结合。

7. 加强教研活动,解决作业实施过程问题。

学校定期开展以教学和作业布置为主题的教研组活动,在学科分管、教研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作业设计、批改、分析、讲评等探讨,特别是对阶段性、探究性、实践性等“软性”作业的设计、实施、评价要进行深入研究,提高运用作业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。

8. 做好整合,将作业管理融于教学常规全程管理。

一是与备课管理相结合:设置的课内外作业要在备课中体现,典型错误分析要与教学反思相结合;二是与上课管理相结合:在课堂教学中,要切实保证课内作业时间与质量;三是与评价管理相结合:将作业设计研究融入命题研修,要以命题的要求设计作业;四是与研修管理相结合:作业研究要纳入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;五是与资源建设相结合:优秀作业设计应收录于学校教学资源库,实现作业研究成果资源共享;六是与课程建设相结合:“软性”作业研究要纳入校本课程、拓展性课程开发工程,提高作业常规实施质量,助力核心素养培养,促使作业管理功效最大化。

 
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x

微信扫一扫:分享

Scan me!

微信里点“发现”,扫一下

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。

×

用户登录

加载中...
刷新
刷新
返回文字点选验证
加载中...
刷新
切换至语音验证码
刷新
返回文字点选验证